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-发那科数控车床走角度a参数怎么改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- 发那科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轴有间歇现象?
- 发那科15系统,为什么手动后机床原点丢失,需重新归零才行,另外机器走直...
- FANUCseriesOi-mc加工中心Z轴换刀点如何调整?
- 发那科数控车床z轴对刀时出现位数过多,应该怎么办?
1、发那科数控车床加工过程中轴有间歇现象?
这是典型的“共振”现象。加工件质量一定,到某转速即可发生共振;或,某转速下工件质量到达某数值时也可产生共振。原因:转速与加工件的综合主频与车床的自振频率发生了谐振。
如在移动中出现该现象态应该是Z轴丝杆上有异物(切削屑或砂粒等)或Z轴丝杆有破裂损伤导致移动到固定部位时小拖板(X轴)会有抖动。如是Z轴移动后动出现则是X轴在间隙补偿。
看看程序模态代码是G61还是G64,G64会自动圆滑过度,G61会准确定位,加工拐角更精准,但是会在程序段之间出现小停顿。这是程序设计的问题,点群插补不要参杂太多M、S、T指令,速度转速不要重复指定,点群只写坐标就好了。
等反向间隙消除后刀具才运动,但是这时数控机床的坐标已经变化了一个值,也就是说坐标值与刀具实际位置已经产生了偏差。如果反复对刀仍然存在较大的尺寸偏差,那么就有可能是参数问题或者是反向间隙过大的问题。
2、发那科15系统,为什么手动后机床原点丢失,需重新归零才行,另外机器走直...
你这个是机械误差太大造成的。应该是丝杆或轴承。
手动更新错误的驱动程序 windows操作系统正常使用,但手动更新驱动程序把硬盘控制器的驱动程序更新错误,导致此故障。解决方法是进入windows系统高级菜单,选择最后一次的正常配置,即可正常进入系统。
可能原因是:驱动器的电池没电。伺服电机编码器被插拔过。更换了伺服电机。驱动器的电池被拔下过。回零位置离参考点位置过近。使用绝对编码器,在编码器存储的位置参数丢失后300号报警。
你开机之后返回机床零点了没?如果没归零,那归零后再对工件坐标的x,y,z。应该就好了。
3、FANUCseriesOi-mc加工中心Z轴换刀点如何调整?
调一下 都要五百块RMB 参数1241 换刀点 位置。
换刀点是有刀库机床的Z轴换刀位置坐标,参数是#1240。将“G90G、30Z0”运行到换刀点位置,M6T几是换刀坐标,输入具体数值即可。FANUC系统是数控机床车间里常见的数控机床程序,其操作面板简洁易懂。
综述:换刀点是有刀库机床的Z轴换刀位置坐标,参数是#1240。注意修改系统参数,最好拍照记录好修改前的数据,毕竟这些参数是厂家设置好的,没有弄明白之前,千万不要动。
换刀点是有刀库机床的Z轴换刀位置坐标,参数是#1240。注意修改系统参数,最好拍照记录好修改前的数据,毕竟这些参数是厂家设置好的,没有弄明白之前,千万不要动。
可在系统中进行设置。在系统界面进入编辑模式,在参数设置界面依据机床所设坐标系的不同进行参数设定,在4(TOOLCHANGE)菜单选中具体需要设定的刀具,输入对应坐标值保存,设定完成退出编辑。
4、发那科数控车床z轴对刀时出现位数过多,应该怎么办?
因为是数控系统催的话,这个报警位数如果过多的话,就应该是它出现故障了。
FANUC数控车床对刀操作的大致步骤为:X方向对刀,试车外圆,X方向不动沿Z方向退出刀具,停车,测量外圆直径,然后进入刀补画面,位置补偿,输入测量值,按测量软键,再按确定软键。Z方向对刀,与以上操作类似。
你好! 有可能是你工件过长,将工件端面设定为正的,就不会出现报警,如工件长1200毫米,将右端面设定为Z1200。 如果对你有帮助,望采纳。
您好,数控车床坐标显示毫米是小数点之后三位,英寸是小数点之后四位,显示毫米和显示英寸他们是可以相互切换的。切换方法是,在MDI(即录入)方式下,输入M20和M21进行切换。
是Z向刀补值数据过大 ,超出范围 ,把它调到正常范围就可以了。方法一:G50 Zxxxx 具体数值看屏幕上Z向坐标值多大。
关于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和发那科数控车床走角度a参数怎么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 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,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,更多关于发那科数控车床走角度a参数怎么改、发那科机床加工直角有漏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#qq.com,#换成@即可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yinxishan66.cn/jiagong/17355.html